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硕博新闻
  
“我为同学做件事”主题系列活动二|考博学术我来帮

发布日期: 2021/12/01  作者:    浏览次数: 10   返回

上海师范大学权益服务中心坚持将党史学习教育与调研工作相结合,始终秉承“你的权益,我们在意”的原则,竭力为我校研究生同学提供校园维权服务。

11月25日下午会议中心5号厅举办了以“考博学术我来帮”为主题的考博经验分享讲座。“考博学术我来帮”属于“我为同学做件事”系列活动之二,通过举办座谈会,旨在为考博学子搭建学术交流分享的平台,帮助大家深入了解博士生的学习生活,提升学术研究能力。本次讲座邀请到了上海师范大学师资博士后,上海市青年文联会员杨伊老师。 


嘉宾介绍

杨伊,教育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师资博士后,上海市“超级博士后”,上海市青年文联会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并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从事研究工作。近年出版学术专著一部,发表CSSCI论文十余篇,研究成果曾登上《新华文摘》封面,多次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网转载。


01.读博的挑战

在座谈会的开始,杨伊老师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读博经历,同时也为大家梳理了读博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挑战。

首先,博士论文全部盲审,文献综述也在查重的范围内。其次,博士的毕业时间存在着不确定性,主要取决于个人学术水平。另外,读博期间可能会面临来自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需要积极排解。读博这条路就像是一次宝贵的探险,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是也会收获知识与财富。


02.读博的意义

首先,读博可以提升学术水平。博士期间杨老师发了大量的优秀文章,学术成果显著,涉及物理、体育、计算机等学科,选题广泛,视角独特。其次,读博可以锤炼个人意志。杨老师的博士生活充满了单一和孤独,每日保持着规律的生活方式,早上五点半起床,晚上十点半休息,三年始终如一,生活规律健康。最后,读博可以养成乐观心态,读书期间遇到的困难不比工作中的少,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是克服苦难的一大“法宝”,尝试着与自己和解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03.如何写好学术论文

杨老师结合同学们在论文写作中可能面临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在选题环节必须关注当前所处的背景,要选择新颖独特、与时俱进的角度。其次,在内容上需要关注语言的逻辑顺序和语言表达是否通畅,研究方法是否正确。最后,在投稿阶段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退稿是件很正常的事情,要从每次退稿中吸取经验,日后以更加严谨的态度对待学术工作。另外,期刊的选择也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一定要选择适合文章主题的期刊,不要盲目海投。


04.问答环节

讲座尾声,杨老师积极和同学们互动,同学们现场进行了一系列提问。

问:杨老师想问问您是如何坚定考博的信念?老师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答:考博是我深思熟虑后的结果。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人,最开始也不清楚到底要不要考博。在综合考虑了自己今后的职业规划、个人兴趣后我才下定决心。

因为我对学术有好奇心,愿意深耕在学术领域,喜欢思考,喜欢写作,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下来是会让我感到幸福的一件事。拜读“大佬”们的优秀文章时,我会兴奋且憧憬自己有一天也可以达到这样的高水平,而博士学习就是可以提升我学术素养的方式。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楚,读博确实是件“苦差事”。我们会为发文章、延期毕业困扰,生活的重心都围绕着学术与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仍旧可以坚定信念,那读博就是你的不二之选!

问:杨老师您是怎么平衡学习和生活的呢,可不可以分享一些经验呢?

答:我们既要找到生活的重心,又要向外拓展,找到让自己发现价值的事情。对于走学术道路的同学来说,科研工作是最重要的,但是我们不能只关注学术而忽视其他的东西。

结合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我曾在本科期间做过学生会主席,研究生期间做过班长和党支部书记,我喜欢主持,参加了学思节主持人大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还参加常代会选举,担任常代会主任。这些事情虽然和科研工作没有关系,但这些经历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也让我的学习生活更加和谐。

问:杨老师如果打算考博的话,怎么联系导师呢,他们更看重哪方面的能力?

答:申请外校博导需要我们更加积极主动,多和老师沟通联络,积极向老师表达读博的意愿。不要怯于和老师交流,老师更喜欢有想法有态度的学生。博士申请能不能成功,最重要的是自身的科研能力,要对科研要保持严谨踏实的态度,还要有积极健康的心态。

本次座谈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圆满结束,此次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同时也为考博学子提供了有效的学习方法。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上海师范大学会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术人才!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