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硕博新闻
  
2017上海师范大学音乐表演研究学术讲场

发布日期: 2017/11/01  作者: 信息发布员   浏览次数: 274   返回

---《听到肖邦:音乐艺术的表演》讲座综述

 

 2017上海师范大学音乐表演研究学术讲场

听到肖邦:音乐艺术的表演讲座综述 

 

受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邀请,2017年10月26日,剑桥大学音乐表演研究教授、圣约翰学院院士约翰·林克教授莅临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教苑楼c座多功能厅举行题为《听到肖邦:音乐意义的表演》的学术讲座。

讲座一开始,约翰·林克教授通过引用爱德华·丹纳雷1905年出版的《对肖邦第二叙事曲的论述》中“我们渴望关于找到关于音乐的神秘故事的线索”一句来展开本次讲座所探讨的内容。本次讲座对于音乐意味着什么以及如何实现音乐含义进行了理论探讨,从音乐情绪表达的普遍性与肖邦个案的特殊性去探讨音乐意义的投射与感知。

约翰·林克教授表示:“作品中音乐的情绪就和说话一样,当一个小孩要去了解大人们谈话时所表达的情绪时,他可以从父母、身边的人交流时声音所产生的高低起伏来进行理解。因此,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样说。”教授还举了一个例子,把一个中国孩子送去英国,他听不懂英语,但是通过声音的高低起伏,他能够理解当时人们交流时所表达的情绪。为了使同学更好的理解自己阐述的观点,约翰·林克教授现场弹奏肖邦前奏曲《Preludes,Op.28-No.4 In E Minor》,并且向我们展示了这首作品的图形轮廓,通过图形线条的高低起伏,来感受这首作品的情绪。因此,教授表示音乐可以通过一些语言无法表达的感觉诸如失落、紧张、释放等等,来更真实地表达所要传递的情绪,能够更好地表现内在细腻的本质。

 

与此同时,约翰·林克教授还表示,演奏肖邦作品时,可以模仿肖邦以前的演奏风格,但是不同时期的风格是不同的,有些时期的音乐风格与肖邦所处时期的风格有所冲突,因此不应该完全地进行模仿,更重要的是传达肖邦所想表达的情感。肖邦的作品强调手指,中指作为一个中间点起到支点的作用,因此音乐的表达也可以从手指间而得来。当音乐的理念作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身体来表达它。

作为听众,我们应该对作品有自己的想法和体验。音乐可以是一个框架,里面的内容是什么需要听众自己去填补。

 

本次讲座,约翰·林克教授通过对肖邦音乐作品的分析举例,让我们更好地了解音乐意味着什么以及如何实现音乐的含义,更深层次地表现出音乐所传递情绪。很荣幸能够听到这样一场有意义的讲座,期待约翰·林克教授再次莅临我校,带给我们更多精彩的讲演。

 

文字编辑:薛涵尹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