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哲学学院2010届毕业生段穆霏,为了保护和发展沪语文化,开辟一个年轻人能够畅所欲言的独特平台,于2012年8月和朋友陶迣、王玮合作创办“嗲上海”沪语博客。至2013年5月初,已经播出48期节目,下载量突破7万次,听众涵盖了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3年初被《东方早报》、《Shanghai Daily》和《今日印象》等多家知名媒体采访,可以说很是“火”了一把。
这档博客主要内容以沪语为主,面向广大80、90后上海年轻人,话题涉及年轻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娱乐,恋爱到婚姻,家庭;从经典怀旧,到时下最热门的话题,以一群普通“屌丝”的视角来剖析社会现象,又以“屌丝”的态度来进行自我反思,让听众有亲切感,认同感的同事,又给他们带来全新的思维方式。播出以来,深受广大听众的好评,有为数不小的固定听众粉丝群体。而每期节目,他们都会邀请部分听众到节目中来作为嘉宾,请他们来分享经历,提供素材。
整个节目的录制过程并没有固定的发言稿,更像一个脱口秀。三位主创每次商量完一个话题之后,都会整理出大致的发言提纲,两位主持人按照提纲,一唱一和,自由发挥。整个过程既要会甩包袱,生动幽默,又得掌握节奏,突出主题。这对于一群非科班出身的年轻人来说,着实具有挑战性,但他们完美地克服了这些,凭着彼此的默契和渐渐积累的经验,每次录制都能做到一气呵成,以至于在2013年3月,他们决定开始尝试做视频直播,并借此获得了更多的认同和支持。
当最早有媒体联系采访时,他们三个很是诧异,因为博客本身就是一档草根性质的栏目,连运作经费都没有,更别提所谓的“媒体公关”了。后来经过记者自我介绍才了解,其实她也是“嗲上海”的忠实粉丝。而被上海某知名时尚电视频道采访,更是一次有趣的经历,面对电视镜头,平常洒脱不羁的年轻人也变得不知所措了。“无心插柳柳成荫,”段穆霏自己这么评价道。
谈及自己的大学生活,段穆霏认为,这是他人生最受益的时光。他说,“哲学系的学习的确改变了我很多,因为我掌握了更系统的认识论、更独到的方法论。毫不夸张地说,哲学专业是一个让你不管在怎样的地方都能有自己作为的专业。”说到这里,他眼中满是自豪,“的确,哲学不是一门具体的、量化的学问,真正毕业之后才发觉,大部分专业离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很远。而在大家缺乏足够经验的时候,你一定会是那个率先脱颖而出的人,因为你学过哲学。”
现在,已经有不少企业和个人开始接洽他们,寻求商业性合作,这对于他们来说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又是另一种挑战。如何在商业运作和节目质量之间找到平衡点,如何让客户和听众都能满意,如何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和听众需求等等,都需要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加以权衡。
(供稿:法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