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至19日,由中国史学会史学理论分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史学理论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史学理论重点学科和我校共同主办,人文与传播学院历史系、上海市一流学科(B类)世界史专业承办的“第17届全国史学理论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46所高校,《史学理论研究》、《学术月刊》、《学术研究》等学术刊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等出版社的130余位专家、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
大会共收到论文90余篇,参会人数和论文提交数量均创本学会历次会议之最,题材涉及极其广泛,内容非常丰富。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史学理论分会会长于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所长任长海、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非洲史研究会副会长、上海世界史学会副会长舒运国、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苏智良分别致辞。开幕式由校社科处处长陈恒主持,闭幕式由裔昭印教授主持。
此次学术研讨会为期3天,以“20世纪的历史学和历史学家”为中心议题。包括“20世纪史学发展的主要流派”、“20世纪史学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前沿问题”、“中外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的理论成就”、“ 20世纪中外著名历史学家研究”等四个议题。此次会议,专家代表就“唯物史观与中外马克思主义史学”、“史学思潮与史学流派”、“史学方法与中外史学”、“史学名家与历史学”等专题进行分组讨论。
于沛、张广智、李剑鸣、朱政惠等著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分别作大会主题发言。于沛从中国传统史学走向现代的桥梁、西方史学理论在中国的回响、20 世纪初西方历史哲学的传入三个方面对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西方史学理论研究做了详细的概述;张广智深情呼吁:当下,中国梦不绝于耳。中国史学走向世界,在与世界史学互动中前行,这是中国史学界多年来的夙愿和梦想,如何实现这个“梦”呢?那也寄托在年轻一代的身上,并寄语中国青年史学工作者,应该为彰显中国史学的个性特色而努力;应该成为中外(西)史学交流的急先锋;应该在重绘世界史学地图中给力;李剑鸣则认为讨论一个历史学家的治学,需要考虑具体的学术语境。美国早期史名家戈登•伍德,成长和活跃于美国学术急剧变动的时代,他的治学道路和学术观点,无不留有这个时代的鲜明烙印。在这些史家中,戈登•伍德可算得一个影响颇大的人物。他一直倾心于政治史,曾开一代风气,到后来又显得跟不上史学变化的节奏。在一定意义上,他的学术经历可视作近几十年来美国政治史兴衰的一个缩影。此外彭刚、陈新、张越、吴英、周春生、何平、沈汉、俞金尧、金寿福等教授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这次会议集中展现了近几年来国内史学理论研究的最新动态与前沿成果,涌现出大量具有国际视野的中青年学者,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对2015年即将在中国召开的第22届国际史学大会的一次检阅。
(供稿:人文与传播学院 作者:郑秀艳)